top of page

木桶理论

「木桶理论」(Cannikin Law)又称「短板理论」,由美国著名管理学者劳伦斯.彼得(Laurence.J.Peter)所提出,主要是借喻木桶的承载原理,映射组织的管理模式。一般木桶由多块木板构成,但木桶盛水量的多寡,并非取决于最长的板块,而是由最短的板块决定。此理论运用至企业组织的管理层面,强调企业应注重人力资源的整体培训。 一般上,企业主管只是倾重于那些优秀的金牌员工(长板),却疏忽了占大多数“一般员工”(短板)的素质提升。木桶理论指出,企业组织的绩效除了关乎优秀员工的发挥,同时也要关注那些比较质劣的员工,藉此取得平衡,因为弱势部份,往往也是决定整个组织总水平的关键(按照木桶的理论)。换言之,组织的效绩不是由优质员工完全主导,往往深受那些弱势的人员所影响,因为他们限制和制约了组织的总体表现。 对一个组织而言,找出最短、最薄弱的部份给于改进,整体的水平才得以提升。短板的理论说明了一个事实,决定整体的发展,不单是取决于组织中优秀分子的素质,反而是属于那些素质一般的员工群,领袖层若缺了对有关方面的认知,组织就会出现许多人事上的盲点。 林前12:22-25如此说到。「不但如此,身上肢体人以为软弱的,更是不可少的。身上肢体,我们看为不体面的,越发给他加上体面。不俊美的,越发得着俊美。我们俊美的肢体,自然用不着装饰。但神配搭这身子,把加倍的体面给那有缺欠的肢体。 免得身上分门别类。总要肢体彼此相顾。」保罗在此同样提出了“属灵的木桶理论”,教会领导在取长补短之际,也不要忘记关注软弱肢体的需要。唯有当教会做到这一点,基督身体(教会)的整体素质才会随即提升。

每周牧者的话

bottom of page