话说某人大摆宴席,见时间已到,还有宾客未来,心里焦急,便说:「怎么该来的客人还不来?」一些敏感宾客听了心想:「该来没来,表示我们是不该来的吗?」于是离席而去。主人心急,便说:「怎么不该走的,又走了?」剩下客人一听,又想:「本不该走的走了,原来该走的是我!」于是也走了。最后只剩下一位亲友,感觉尴尬,就劝他说:「你说话用词要小心呀!」主人喊冤,急忙解释说:「我不是说他们呀!」朋友听了光火,说:「不是他们,那就是叫我走了?」说完,头也不回地离开了。 说话有说话的技巧,听话也有听话的智慧。所谓「言者无心,听者有意。」说话不单在于学术知识,更关乎智慧与心态。同样,作为一位听者,倘若缺乏开明和谦卑,听取言语就会对号入坐,有太多的防范和假设,就不能从错误中习练得教训。换言之,一个人能否大方得体,重点不在于学识的多寡,而是在于说话的方式和听话的心态。
箴25:11-12告诉我们:「一句话说得合宜,就如金苹果在银网子里。智慧人的劝戒,在顺从的人耳中,好像金耳环,和精金的妆饰。」在适当的时候沉默是一种智慧,在该说话的时候沉默,则是不负责任和懦弱。「说」与「听」本为一体,箴言一方面提醒我们要“说得有智慧”,但同时也指出“听的智慧”;以顺从的心聆听劝戒;倘若不然,箴17:10也曾指出:「一句责备话深入聪明人的心,强如责打愚昧人一百下。」 基督徒要多讲造就和鼓励人的话,而不是批评及拆毁,同一时间,也要有一颗顺从的耳朵,别动不动就觉得被批评和伤害,因过份敏感而自我委屈。让我们一同学习,透过言语造就和建立他人,同时也要有一颗顺从受教的心,藉着听从责备得着智慧而被建立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