曾经听人说「无知」一般上可以分成三类;第一类是「真的不懂」、接下来是「不懂装懂」,最后则是「自以为懂」。针对第一类人,《论语.为政》记载孔子与其中一位弟子(子路)对话,谈及人对“求知”应该持有的态度时,如此说到:「知知为知知,不知为不知,是知也。」有关方面,箴17:27-28则提及:「寡少言语的有知识;性情温良的有聪明。愚昧人若静默不言,也可算为智慧,闭口不说,也可算为聪明。」
换言之,人若有不懂,或缺乏一些常识,其实并不一定是件可耻的事,只要坦于承认,也可以算是一种智慧——自我认知的智慧。第二类人(不懂装懂)则比较麻烦,他们唯恐别人识破其材疏学浅,宁愿打肿了脸充胖子;为了硬充面子,而做一些自己力不能及的事情。在生活中遇到这等人,往往让人吃不消;若是工作场合遇到这种队友,那你可能要倒霉了,他极可能对某些项目一窍不通,跟本没有对等专业,却为了充面子,而提供一大堆错误的资讯,又或者是把贵重的东西给“修坏”(轻微的损坏,却被毁坏而报消),轻则把小事情搞砸,重则把整个团队给坑了,团伙们持久以来的心血,瞬间毁于一旦。
若遇上最后一类人(自以为懂),将会让人百般无奈。他并不是刻意装懂为了要充场面,而是出于自视过高,把事情看得过于简单,加上理解力缺乏敏锐和深度,才会把人或把自己给坑了。这等人在团队中的特徵是越帮越忙,把本该走完的最后一哩路,弄成了还有十万八千哩,无怪乎耶稣所言:「他们是瞎眼领路的;若是瞎子领瞎子,两个人都要掉在坑里。」(太15:14)总括而言,若是不懂,多一点勤奋和好学,终究勤能补拙;然而,信徒应当求神怜悯,别让我们遇上第二和三类人;当然,也千万别成为这两类人。